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農業供給側改革開局良好 將完善補貼促農民增收
農業供給側改革開局良好 將完善補貼促農民增收
來源: 轉載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6-06-02 閱讀次
近期,中央高層多次關注和部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要求重視現代農業、農民收入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近日表示,目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取得較好進展,實現了今年農村工作、農業發展的良好開局。
農業“供給側”改什么?
——破解資源錯配 增加有效供給
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關乎民生,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發展暴露出不少問題和矛盾,亟待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捋順”思路,進一步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從農業供給側角度出發,為破解農業發展中的矛盾與挑戰開出了“藥方”。
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業改革到底是在改什么?從上述文件和官方多次表態來看,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在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的同時,農業結構性矛盾逐漸顯現,矛盾主要體現在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鞭r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5月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此前指出,這種資源的錯配已經成為現下農業供給側最突出的矛盾!耙环矫嬗写罅康娜笨冢硪环矫嬗写罅康倪^剩。比如說大豆缺口是8000多萬噸,需要大量進口,但棉花、玉米卻有大量庫存!
改革進展如何?
——農業發展開局良好 正重點推進多領域結構調整
今年以來,農業供給側改革進展如何?余欣榮表示,今年農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目前農業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實現了今年農村工作、農業發展的良好開局!
農業部表示現階段正在重點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具體包括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以生豬和草食畜牧業為重點來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以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推進漁業結構調整。
余欣榮稱,農業部專門編制了《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主要作物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作了總體設計,其目的就是引導各地按照科學的、生態的和可持續的要求,按照功能區的布局,進行科學調整。
來自農業部的預測顯示,“種植業改革開局良好”。農業部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大豆面積恢復性增加,預計今年可增加600多萬畝。
“從改革重點來看,中央所布局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跟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略有不同,農業改革重點包括‘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程國強稱。
程國強解釋稱,“去庫存”是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降成本”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等的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在價格提不上去、補貼無法增加的背景下,節約成本就是增效;“補短板”則是要加強基礎設施等農業薄弱環節的建設,增加市場緊缺產品的生產。
農業“供給側”改什么?
——破解資源錯配 增加有效供給
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關乎民生,更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發展暴露出不少問題和矛盾,亟待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捋順”思路,進一步提高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從農業供給側角度出發,為破解農業發展中的矛盾與挑戰開出了“藥方”。
會議強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業改革到底是在改什么?從上述文件和官方多次表態來看,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
“在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二連增’的同時,農業結構性矛盾逐漸顯現,矛盾主要體現在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鞭r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5月5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此前指出,這種資源的錯配已經成為現下農業供給側最突出的矛盾!耙环矫嬗写罅康娜笨冢硪环矫嬗写罅康倪^剩。比如說大豆缺口是8000多萬噸,需要大量進口,但棉花、玉米卻有大量庫存!
改革進展如何?
——農業發展開局良好 正重點推進多領域結構調整
今年以來,農業供給側改革進展如何?余欣榮表示,今年農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目前農業結構性改革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實現了今年農村工作、農業發展的良好開局!
農業部表示現階段正在重點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具體包括以玉米為重點推進種植結構調整;以生豬和草食畜牧業為重點來推進畜牧業結構調整;以保護資源和減量增收為重點推進漁業結構調整。
余欣榮稱,農業部專門編制了《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主要作物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作了總體設計,其目的就是引導各地按照科學的、生態的和可持續的要求,按照功能區的布局,進行科學調整。
來自農業部的預測顯示,“種植業改革開局良好”。農業部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大豆面積恢復性增加,預計今年可增加600多萬畝。
“從改革重點來看,中央所布局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跟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略有不同,農業改革重點包括‘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程國強稱。
程國強解釋稱,“去庫存”是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產品庫存量;“降成本”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等的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在價格提不上去、補貼無法增加的背景下,節約成本就是增效;“補短板”則是要加強基礎設施等農業薄弱環節的建設,增加市場緊缺產品的生產。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